1949年以来,南非在美国帮助下积极开发“和平原子能”,1965年从美国购买了SAFARI-1研究用原子反应堆和浓缩核燃料后,开始积极研究核能。
60年代末,南非大力开采铀矿石,并与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合作,研究浓缩方法并制造核弹。
1975年,南非制造出第一颗样品,1977年,在卡拉哈里沙漠建立了两个试验场,用于武器测试,到1990年时,拥有了6枚核弹头,并开始建造第7枚,跨入了世界核俱乐部。
这一切原本都在绝密状态下进行,但1977年,这一惊天秘密被克格勃秘派特工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科兹洛夫获悉。
△克格勃秘派特工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科兹洛夫
苏联随即通报美国,并联合一众欧洲国家向南非施压,迫使南非面临被世界孤立的威胁,不得不废弃了核试验场,此后在重重国际压力和经济负担下宣布弃核。
科兹洛夫因此荣获“俄罗斯英雄”光荣称号。
2007年,俄罗斯推出纪录片《秘派特工的事业》,2010年上映故事片《单枪匹马的生死考验》,2012年出版专著《生死考验或者钢铁般的集邮爱好者》。
故事主角或原型都是这位苏联和俄罗斯对外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秘派特工,他巧妙获取南非秘密研制核武器情报的传奇故事在俄罗斯家喻户晓。
01
加入谍报队伍
科兹洛夫1934年12月出生在基洛夫州,2岁起随父母搬到沃洛格达,虽然上的是当地普通学校,但曾经的波兰军官泽尔曼·谢尔佐夫斯基成功地将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俄罗斯小伙,变成了真正的德国人。
泽尔曼的德语教学方法别具一格。他教孩子们说德语,而不是按照字典死板教条地背诵句子。他还组织诗歌晚会,排练戏剧。到中学毕业时,科兹洛夫基本上能把德语当成自己的母语。
1952年,科兹洛夫赴莫斯科,报考大名鼎鼎的外交官摇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为一个从偏远小地方来的小伙子,他没少在这里挨白眼。但等德语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和同学们的下巴差点都惊掉了!
△科兹洛夫年轻时
科兹洛夫如愿考进学院攻读丹麦语,1958年来到苏联驻丹麦大使馆领事处实习,接下来准备按部就班地从事外交官工作。
但由于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养很高,他被求才心切的克格勃发现,1959年大学一毕业,就被调到克格勃对外情报机构第一总局接受秘派特工培训,由此开启了驻外谍报生涯。
1962年,他以假履历作掩护,持着克格勃制作的假证件,来到西方从事谍报工作。天生秉赋的外语才能,再加上专业培训,德语从他的嘴里说出来,那个地道劲就像个真正的萨克森人。
△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
有一次,他假扮成奥地利公民到西德出差,在一家咖啡馆里遇到一个德国刑警,对方一口咬定他是萨克森人,逼得科兹洛夫只得说他母亲是萨克森人,父亲是奥地利人,所以说话才带有萨克森口音。
他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本事:一页报纸瞅上4秒钟,就能把所有内容背诵下来!
按照克格勃为其编造的假履历,他应该是到丹麦哥本哈根攻读绘图员资格的德国大学生,拿到绘图员毕业证后,以这个身份工作作为掩护。
△科兹洛夫充满魅力、善于交际
他与校方达成协议,交够3年的学费,如果在3个月内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校方就给他颁发毕业证。科兹洛夫果真在3个月后如愿拿到了毕业证。
在克格勃为他准备的护照上,他是德国人,要从意大利那不勒斯到黎巴嫩去。他在轮船上与一个英语非常流利的姑娘一见如故,此后跟她学习了6个月的英语,并大有收获。
不久后,他被派到阿尔及利亚,开始学习法语和意大利语。此时,他的妻子在莫斯科接受了专业谍报培训,也以德国人的假身份来到阿尔及尔,夫妻俩开始联袂执行总部下达的任务。
1964年,科兹洛夫在联邦德国合法定居下来。
1965年,为了获得身份掩护,他与妻子在西德再次结婚,儿子米沙和女儿阿尼娅也在这里出生,但他们从来不说俄语。科兹洛夫假冒自己是德国人,长期在阿尔及利亚居住,借此为自己和妻子弄到了德国国籍。
△科兹洛夫和祖父母
由于绘图员的工作没有找到,他就到干洗店打工,此后,他以这一职业作为掩护,一直干成了干洗连锁店的经理。
1968年,他以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经销新一代干洗材料的企业家的名义,来到北约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开展工作。70年代,妻子去世后,他把子女留在苏联,孤身一人去其他国家执行任务。
他曾多次到苏联感兴趣的国家搜集情报,包括以色列、葡萄牙等,绝大多数国家未与苏联建交,这意味着不可能在这里组建常设情报站提供支援,全凭个人的英勇机智,单枪匹马地奋战。
△科兹洛夫在一次任务途中
他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任务,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在37年的秘派生涯里,他曾到访过86个国家。每到一地,他都竭尽所能地搜集情报。
他能找到接近任何人的方法,懂4种语言,能与人交流任何话题,从科技到音乐再到集邮,无所不谈。
02
发现南非原子弹试验证据
1977年,科兹洛夫奉命来到南非,任务是搜集南非与西方秘密联系的情报,确定南非秘密开展原子弹试验,以及在纳米比亚提炼工业浓缩铀的证据。
他来到当时的南非殖民地纳米比亚,发现这里正在开采铀矿,而且纯度已经提炼到80%。
当年,这里德国人很多,科兹洛夫就假冒成德国人,借机搜集南非是否拥有原子武器的情报。
△科兹洛夫在非洲
当时有情报称,佩林达巴科研试验室正在开展核研究,美苏两国怀疑南非正在研制原子弹,尤其是1978年,离开普敦不远的地方发生了类似原子弹爆炸的闪光后,这种疑虑进一步加重了,但一直没有确凿证据。
于是,克格勃总部派科兹洛夫到马拉维搜集情报,当时,这是唯一与南非有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科兹洛夫来到布兰太尔,这里的白人非常抱团,很自然把他这个来自欧洲的“德国人”当成了朋友。
有一次,大家谈起原子弹的问题。科兹洛夫故意说,大家都以为南非拥有核武器,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时,有个上了岁数的女人兴奋地说,怎么没有?!早在1976年12月我们就开香槟庆祝它问世了!
原来,她曾经在佩林达巴的军事基地当过秘书。科兹洛夫立即向中心做了报告。
△佩林达巴核研究中心
据说,当天晚上,克格勃就召集各局局长开会讨论这个情报。后来证实这一情报是准确的,科兹洛夫圆满完成了任务。
科兹洛夫搜集到的情报表明,南非与以色列1979年曾联合开展原子弹试验,并在纳米比亚提炼工业浓缩铀。
苏联趁机说服美国和西欧国家同意加强针对南非的国际制裁,促成了所有国家宣布对南非实施禁运,导致南非政府倒台。因为科兹洛夫的努力,南非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志愿放弃核武器的国家。
03
身陷囹圄宁死不屈
1980年,科兹洛夫再次来到南非,并转到纳米比亚。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时,他发现有人跟踪,于是决定回到南非。但飞机刚在约翰内斯堡降落,他就被南非反间谍机构以恐怖主义罪名逮捕。
原来,他是被为法国情报机构效力的苏联特工维特罗夫出卖了。而按照南非法律规定,触犯该罪者无权请律师辩护,也无需法庭审理,禁止与外部发生任何联系。
科兹洛夫被关押在比勒陀利亚反间谍机构的单人牢房里2年,受到了无休止的审讯和酷刑折磨。还有6个月的时间被关在死刑犯囚室,甚至被拉出去执行过假死刑。
△南非比勒陀利亚监狱
但他一口咬定自己是联邦德国公民,从未听说过什么情报的事。不过有一天,南非人带来一张他的照片,上面还有“А.М.КОЗЛОВ”的签名。科兹洛夫于是承认说,他的确是苏联公民,从此以后再也不说一句话。
他最担心的不是酷刑,而是害怕祖国永远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
一直到1981年12月1日,时任南非总理彼得·博塔才对外宣布,苏联特工科兹洛夫现在被关押在比勒陀利亚反间谍机构的监狱里。
1982年5月,在西德情报部门的协调和参与下,科兹洛夫与被东德和苏联逮捕的西德间谍进行交换,回到了苏联。
△科兹洛夫与被东德和苏联逮捕的西德间谍进行交换
他被捕时体重90公斤,获释时剧降到58公斤,但在被囚禁的2年里,他坚守信念,从未吐露任何国家机密。
04
继续为谍报事业发挥余热
回国后,科兹洛夫在克格勃第一总局总部机关工作到1986年。
他本可以在这里安享晚年,但有一天,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再次出国将面临生命危险的威胁,向组织申请以秘派特工身份到非友好国家执行谍报任务。
按照谍报工作原则,身份暴露的特工不能再从事非法途径情报工作,但克格勃第一总局非法途径情报局局长尤里·德罗兹多夫反其道而行之。
他认为,通常情况下,特工暴露后一般不会再出国执行谍报任务,但还有人再跟踪监视科兹洛夫吗?基于上述考虑,科兹洛夫的出国申请获得了批准。
△科兹洛夫继续在情报战线发光发热
他来到北约成员国继续执行情报任务,一直到1997年才返回国内。
退役后,科兹洛夫继续在俄对外情报局工作,利用精通数国语言的优势,从事教学、咨询和分析工作,继续为对外情报事业发挥余热。
2000年,普京总统授予科兹洛夫“俄罗斯英雄”光荣称号;4年后,他又获得“祖国贡献”勋章;2005年,他的特工身份对外揭秘。2015年11月2日,科兹洛夫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科兹洛夫被授予“俄罗斯英雄”称号
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俄罗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57克拉的钻石,寓意这名对外情报战线老战士像钻石一样坚硬无比。
配资平台产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