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刚看完男篮对印度,那场比赛我还沒缓过神来就被朋友圈各种“吹不出来的胜利”刷得满脸懵。31分赢人,你要说厉害?我倒觉得其实没啥可吹,也没啥可炫耀的。印度在世界排名都排到第七十六位了,咱们国家还在三十二名,你说差别大不大?结果吧,输了那么多年,终于赢了个“弱队”,就能把天吹得天花乱坠。不是我阴阳怪气,可我每天都在琢磨,赢一场这种水平的比赛就值得鼓吹成“彰显实力”吗?真的是见怪不怪了。
先不说细节,只说这比赛的气氛,感觉大家都在期待“打死印度”那一刻才算完事。比分出炉的那一瞬间,朋友圈里一句“真稳,好久没这样打得舒服”,我一看就笑了。我告诉你,印度排在世界第七十六,咱们在技术上不说太菜,但就算是“逆天”逆到了极限,赢一下算啥?真正的考验,也就那打澳大利亚那场了。十人九不服,八不服,真到关键时刻,咱们还是输得很难看。
说到执教风格,这次看比赛倒让我更确认一点:郭士强和杜锋,根本就是两个极端。你说谁厉害?我不敢说谁“更高明”,但风格差别就赤裸裸地摆在那,看的我都觉得挺有趣。郭士强那帮队,打法一直都很务实,团结,轮换合理,拼到最后也不会搞内耗。你能看到球员们打出整体的配合,那种默契,看了心里还挺舒服的。场上的决策还算明确,没有那种随意的“自己玩自己”的糟心,有的队员还敢自主发挥,敢投三分,投了还挺准。
反过来杜锋的队,尤其是最近这些年,我看得特别清楚:他特别依赖内线带动外线,早就这么写在教练手册里面了吧?看着他上场就像在打“低位肉搏战”,配合一上来就强调内线强攻。但我们队似乎也出现一些问题,内线打得硬,外线就得跟着打,把球分配搞得乱七八糟。更别说那个内线的发挥,真得说,他那套路也不是“无敌”,打不出“震撼”效果。相反郭士强那帮战术,给后场的决策空间更大,就像你明明可以直接投三分,却还偏要自己创造成神,一切都在你自己掌控之中。
再说到命中率,这次看比赛,发现咱们三分球命中率稳中有升,真不容易。不是说印度水平低,但那份精准、那份自信还是感觉不一样。平时训练里怎么练,比赛里才会看到效果,换句话说,训练的作用不是白练的,但这也是球队整体风格的问题。郭士强那队,三分球出手频率高,投得也敢投,不像某些队,比赛都规规矩矩的打着,最后一分也收不住。
我还在想,赢印度那么点事,真的值得一万字的“吹法”吗?有人已经开始发“我们现在多强”的帖子了。你是不是觉得,赢了这个队就能证明“我们强”,就意味着接下来就一定能灭掉什么澳大利亚?你能想象吗?等到那一天真到来了,再吹牛只剩下尬笑。其实吧,现实是,我们还差得远,差到远得不能再远。有时候我都觉得,别把胜利看得太天了,万一就这样“打到有点飘”,下一场遇到实力强一些队,还是得吃大亏。
然后我就想起那次比赛场边的对话:教练在场边不停喊“别松懈,继续保持”,而场上那帮新人还是在拼命追赶,不敢得意。要说我们队的命就是这么硬,上一次赢弱队还在叫嚣“必胜”,下一场输了又开始脑补“输完就倒退”。心累啊,真的是胜负不在乎,关键是那种“吹牛”的劲头,似乎就成了评判一个队伍“成功”的唯一标准。
大家都说赢了印度可以松口气,下一次怎么看?不管你怎么说,这些比赛留下的印象永远都是“差距”,你想说“赢就赢在运气”,那最后还不是得去对那些强队碰壁?真要把“赢印度”吹到天上去,我反而更担心的是,有没有人已经开始习惯这样的“扮靓”了?赢了,就是一场“奇迹”,输了,大家心里也都知道只是“演戏”。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粉丝们的心已经被“吹”得飘在天上,遙不可及?我看啊,下一轮排名还会不会刷出来,才是看点。反正我是看够了。
配资平台产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